地 址: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
电 话:020-123456789
网址:0538ss.com
邮 箱:admin@aa.com
东南网11月19日报道(福建日报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林传仁 葛少华)时值初冬,村改走进邵武市和平镇进贤村,名进古色古香的贤村乡村建筑和光滑平整的石板路相互辉映,让人仿佛置身于古画之中。助力振兴尽管气候转凉,农文这里游客还是旅融络绎不绝,特别是合和“进贤集市”,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采购。村改
进贤村地处邵武市西南部,名进距城区约45公里,贤村乡村自然生态优良,助力振兴田园风光秀美,农文人文底蕴深厚,旅融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,合和是村改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,也是世遗1号风景道上的重要节点。近年来,进贤村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充分整合、利用当地优势资源,助力农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。
巧用文化底蕴
进贤村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,至今仍完好保存黄氏峭公祠、惠安祠、进贤老街、廖氏宗祠、赵氏宗祠等历史文化古迹。
“进贤村原名坎头村。我们村历史上曾经出了73名进士,有过‘进贤里’的美称。充分盘活当地文化资源,就是要先让我们村拥有响当当的名称。”进贤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傅香兰告诉记者,为了让进贤村的历史文化得到广泛认同,在多方的努力下,去年11月,村名更改得到了正式批准,由“坎头村”变为“进贤村”,更加凸显了村子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。
近年来,进贤村与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深度合作,以其“文化定桩”工作方法为指导,深度挖掘当地传统文化,建设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空间,推动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。
“我们在杨教授的指导下,精心保护和利用黄峭宗亲文化,在此基础上,又建设了‘天地人’景观、村史馆、古樟祈福等12处文化打卡点。”傅香兰说。
为了进一步改善村里的整体面貌,进贤村对古民居进行修缮,实施古街立面改造提升工程;同时,还打造了游客服务中心、漫步道、生态停车场、旅游厕所等基础配套设施,将5栋村民自建房改造成进贤青年旅社,不断提升游客体验。
据悉,近年来,进贤村策划了古道越野赛、碎铜茶开采节、黄氏恳亲大会等文旅活动,打响“黄峭故里 人文进贤”乡村文旅融合品牌。
“目前,碎铜茶开采活动已经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举办了两届,为邵武统筹推进茶文化赋魂、茶产业融合、茶科技赋能搭建了重要平台,也擦亮了‘邵武碎铜茶’这张地方特产金名片。”进贤村村民廖文荣自豪地表示。
激发农业潜力
在对传统村落进行改造提升、激发文旅活力的同时,进贤村还依托当地气候地理条件、土地资源,大力发展农产业。
进贤村拥有面积约1130亩的“福建一号”台禾百香果种苗及果业基地。
“我们组织农户与农业推广机构或者科研院校等开展产学研合作,在培育、技术研发、营销等方面展开交流,并引进了百香果套种技术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延伸了百香果产业链。”邵武市台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卫东介绍,当前,“福建一号”百香果还获评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。
除此之外,进贤村基于闽北丰厚的茶历史文化底蕴,打造了1000亩碎铜茶茶园基地。据介绍,目前进贤村百香果和碎铜茶这两个农业项目,共带动周边2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,村民160余人年均增收3万元,年产值突破7000万元。
今年,进贤村党支部还牵头组建了乡村振兴公司,推动乡村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。其中,利用村民家中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,打造“一米菜园”30亩共60块,这样,村民在家门口也能够实现“种菜自由”,实现了打造美丽乡村“微景观”和村集体增收的双赢。
“目前,我们建设的‘一米菜园’已经与多家乡贤企业签订了蔬菜供销协议。”傅香兰说。
引入人才活水
“进贤村面貌能焕然一新,离不开‘三乡人’(即原乡人、归乡人和新乡人)的参与。”傅香兰告诉记者,她也是一位“三乡人”,还是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“碎铜茶制作技艺”(邵武)传承人,创立了邵武市进士碎铜茶业有限公司。
近年来,进贤村注重发挥能人在产业兴村中的带动作用,采取“支部+合作社(公司)+能人+农户”等联结方式,引进和培育了以傅香兰、邹卫东为代表的致富带头人。其中,原乡人傅香兰牵头组织成立邵武首家茶叶合作社;新乡人邹卫东打造的台禾百香果基地招用了50名员工,每人年均增收超2万元,解决了村里在外务工困难的高龄人口的就业问题。
“在村党支部引导号召下,许多乡贤都纷纷响应,返乡投身乡村建设。目前,在乡贤们的参与下,进贤村完成了黄精300亩种植、改造安康山林40亩;认租10余处闲置房屋,经营民宿、农家乐、小酒馆等场所共计15家,推动了我们村农旅产业的发展。”福建诚安蓝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相林告诉记者,作为一名乡贤,他出资建设“幸福老人院”“长者食堂”等民生设施,并加入村百香果交易市场、碎铜茶体验馆、枫林窑展示馆、古街店面等项目运营。
2023年,进贤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由乡贤、老党员、村民代表为会员的村民共建理事会,探索“支部引领+‘三乡人’参与”模式,充分发挥“三乡人”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作用。依托该理事会,“三乡人”推动乡村治理的热情与动力被有效激发,广泛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、村规民约修订等工作之中。